【甘快看】从候鸟翔集看黄河三江口生态之变
隆冬时节,候鸟应时而归。近日,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江口迎来了来自西伯利亚的“老朋友”——大天鹅。它们顶着风霜雨雪、穿越山水林田,不远万里来到黄河岸边的越冬地。
隆冬时节,候鸟应时而归。近日,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江口迎来了来自西伯利亚的“老朋友”——大天鹅。它们顶着风霜雨雪、穿越山水林田,不远万里来到黄河岸边的越冬地。
隆冬时节,候鸟应时而归。近日,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江口迎来了来自西伯利亚的“老朋友”——大天鹅。它们顶着风霜雨雪、穿越山水林田,不远万里来到黄河岸边的越冬地。
“45.85万。”1月13日,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“委员通道”上,省政协委员、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梁婕分享了一个数字。这是这个冬天官方监测到洞庭湖区域越冬候鸟的数量,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。
近年来,我市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,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,每年来此越冬的鸟类越来越多。 段景波 摄
北京市区公园尚未冰封的湖面中羽色华丽的鸳鸯成双成对,或优雅觅食或相互梳羽或自在游弋,一派卿卿我我的“恩爱”景象引得游人纷纷注目。以往只有春夏迁徙季、繁殖季才会出现的候鸟鸳鸯,为何也会在北京冬日现身?它们从哪儿来,靠什么生存?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,它们选择了在北
滩涂、沼泽、芦苇丛……苍鹭、黑鹳、红嘴鸥……正值候鸟越冬季,大江南北的不少越冬地采取人工智能监测、无人机巡护、算法推演等技术,创新候鸟观测和保护手段,为候鸟和栖息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,守护各类候鸟安全越冬。
滩涂、沼泽、芦苇丛……苍鹭、黑鹳、红嘴鸥……正值候鸟越冬季,大江南北的不少越冬地采取人工智能监测、无人机巡护、算法推演等技术,创新候鸟观测和保护手段,为候鸟和栖息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,守护各类候鸟安全越冬。
滩涂、沼泽、芦苇丛……苍鹭、黑鹳、红嘴鸥……正值候鸟越冬季,大江南北的不少越冬地采取人工智能监测、无人机巡护、算法推演等技术,创新候鸟观测和保护手段,为候鸟和栖息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,守护各类候鸟安全越冬。
滩涂、沼泽、芦苇丛……苍鹭、黑鹳、红嘴鸥……正值候鸟越冬季,大江南北的不少越冬地采取人工智能监测、无人机巡护、算法推演等技术,创新候鸟观测和保护手段,为候鸟和栖息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,守护各类候鸟安全越冬。
1月9日下午1点30分,“发现生态江苏,共同守护身边神奇‘精灵’”生物多样性大型融媒体科普活动,又将和大家见面。前三场科普直播,先是在镇江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探秘了江苏的百花精灵,“收获”了来自大自然的惊艳礼物;又走进了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,在夜晚的山林中沉浸式
齐鲁网·闪电新闻1月7日(山东台综合广播)
2024年12月29日,第十三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在岳阳开幕。监测显示,眼下洞庭湖区域越冬候鸟已达45.85万只,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。
2024年12月29日,第十三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在岳阳开幕。监测显示,眼下洞庭湖区域越冬候鸟已达45.85万只,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。
候鸟迁徙,万鸟翔集。安徽是重要的候鸟中转站和目的地,成千上万只候鸟越过千山万水来到安徽繁育越冬。从即日起,新安晚报、大皖新闻推出“绿水青山鸟飞回”特别报道,用一幅幅生态图景,一个个生态故事,彰显安徽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、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、不断探索的创新之美,展
位于深圳湾畔的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,不仅是繁华都市中一片珍贵的原生“绿肺”,还是全球候鸟迁飞大通道上享誉盛名的“五星级驿站”。近年来,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科技引领、智慧为舵,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候鸟生态安全网络,为“远方来客”保驾护航。
12月25日,在黄河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灵宝市老城、孟村黄河湿地,数千只候鸟仿若灵动的音符,在浅滩上欢快跳跃、嬉戏翱翔,其中包括国家一、二级保护动物黑鹳、鸳鸯、大天鹅等珍稀鸟类,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。 张建兴 摄
本文来自【江西日报-江西新闻客户端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。
12月26日,记者在小清河畔的云锦湖生态公园看到,这里有广阔的水域、清澈的水质,还有湖中小岛茂密的植被,为各种鸟类栖息越冬提供了合适的环境,自入冬以来,吸引了苍鹭、白骨顶鸡、野鸭等多种野生鸟类来此栖息。
每至入冬,湖南岳阳君山便成为了大自然的舞台,一场盛大的观鸟季拉开帷幕。东洞庭湖此时热闹非凡,从寒冷的西伯利亚长途跋涉而来的候鸟们,循着祖辈的行迹,在这里越冬。东方白鹳、黑鹳、白鹤等珍稀鸟类的身影,构成了一幅宏伟的自然画卷,展现着生命的坚毅传承。
迪庆纳帕海地处西部横断山区候鸟迁飞通道,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停歇地和越冬地,再加上其高海拔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,拥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,成为无数珍稀鸟类的天堂。